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上海心理咨询

中心介绍| 神光疗法| 视频讲座 浦东分部| 招聘专区| 联系我们
上海心理咨询热线:021-22819129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光文集 >

关于“拖沓”的心理解析

时间:2012-11-04 23:2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学业的拖沓行为,他们不到最后关头不交作业,不到考试临近不去复习功课。而即使是在成年人之间,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在拖沓工作,生活中也有拖延行为。


     “拖沓”或者拖延行为,指的是将今天应该做的事,或者现在应该做的事,故意放置到以后的时间去完成。虽然不完成任务,心理上多数会有自罪感和犯罪感,但人们宁愿在这种罪过感中享受悠闲。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内容为,如果有两份工作供你选择,一份容易,但时间紧迫;另一份工作繁重一些,但时间充裕,你会选哪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宁愿选择任务重,但可以拖延的工作。那么,人们的拖沓行为来自什么心理根源呢?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对人们有两个功效。


     一是可以对抗外界的控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对抗外界强加的压力,喜欢自我掌控行为。比如自已原本很喜欢运动,但被他人规定每天必须运动,不运动就要遭到惩罚。那么我们就会不自觉对运动流露出了抗拒、排斥等情绪,变得一点也不喜欢运动。所以不管任务的难易,只要强加了时间,就会不自觉的排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拖延完成。


     二是因为我们如果把任务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它,而不是每天做一点,那么我们在最后时间顺利完成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即使只用很少的时间一样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多数的拖延,都能在最后关头过关,那么也就相当于对自己的拖沓的肯定,生活中也就习惯了以拖沓来面对。


     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拖沓是正常的,但如果过度拖沓,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甚至习惯性的拖沓问题,那么就已形成了一种了心理障碍,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因为在拖延行为中,人们必定要承受心理焦虑、紧张等负面感受,而人们习惯性拖沓还可反应出他们回避、完美主义等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