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由此也儿童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其中,以儿童孤独心理最为普遍,儿童孤独心理的产生虽会直接导致儿童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发生,但却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积极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与父母关系紧张、内心自我封闭、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等,那么,到底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儿童孤独心理的产生呢?
据资深心理咨询师分析,一般来讲,有以下四点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这类儿童多产生于问题家庭,其中以这样几种家庭类型表现最为常见,一是父母关系不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永无宁日,有时孩子还不时成为父母宣泄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另一类则是单亲家庭,这种单亲家庭又可以有几种存在形式如丧偶、离异、再婚等,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有时孩子就像“皮球”一样被父母踢来踢去,易产生自卑、冷漠、压抑等心理。
其次,有些父母忙于生计和事业,长期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与依恋会长久、持续的存在,就如我们在电视报道中看到的留守儿童就是其中的典型,尽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父母分隔两地,但是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却从未停止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作文、信件和访谈中找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种依恋心理的存在,但但很多时候都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由于这种情感无从得以表达,久而久之,儿童就容易形成封闭的内心世界,在情绪情感上就会显得比较压抑,在个性上也会显得比较孤僻,这些都是亲情的缺失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再者,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导致亲子关系也比较紧张,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内心也比较封闭,也易导致孤独感的产生。在家庭教育日常走向开放和民主化的今天,还多家长并没有改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某些传统观念和意识,在家庭中还是处于真正地主导地位,总是用个人的意志来代替孩子的意志,而忽略了儿童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懂什么!”,如果是作为家长,你还抱有这样的观点的话,我这能说你已经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了,所以,明智的家长除了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外,更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把儿童当做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来对待,能及时倾听儿童的心声,这样才能改善紧张的亲子关系,避免儿童孤独感的产生。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作为新生代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伙伴的陪伴也是其孤独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人是具有合群的心理天性的,但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某些人为因素却剥夺了儿童的这种天性,如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隔代教养中祖辈的顾虑使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朋辈群体的陪伴,因此,更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家长或长辈能主动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虽然能弥补某些不足,但缺失同伴的交流是他人所难以替代,由此而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也是必然会出现的。
总之,儿童孤独心理的产生是家庭结构与功能变化所致的必然结果,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加以弥补,如加强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发展同伴团体、寻求儿童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等,有关应对方法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会加以具体论述,也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