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总所周知的现象,很多初中高中学习非常努力刻苦的学生,在进了大学校门之后突然开始变得十分散漫懈怠,旷课逃课成了家常便饭,整个人变得十分迷茫焦虑,却对学习又提不起来兴趣,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大学生该如何摆脱厌学情绪?大学生的厌学原因又是什么?
在我国,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小学的目标是为了考好中学;中学的目标是为了考好高中;高中时的目标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大学之后呢?很多学生觉得高中的学习目标已经完成,但是找不到大学的学习目标,逐渐的开始进入一个迷茫阶段,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渐渐的学习在心理变得不在重要,甚至开始讨厌学习,觉得学习无用。那么大学生要想改变这种状态,摆脱厌学情绪,该怎么做呢?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提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机制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那么导致大学生厌学的心理都有哪些?
排斥心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理想,或对学校不满,或对所学专业不满的情绪滋长,学习动机遭到挫折,而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去接受现实,投入学习,而是怨天尤人,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
放松心理。初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大学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学生在上课之余,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供学生自己掌握和支配。被督促和束缚惯了的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便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有一种失落感。
补偿心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使许多学生不仅无暇娱乐,甚至连基本的睡眠也难以保证。考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松了口气,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面对大学中较多自由时间和名目繁多的社团活动的诱惑,无法不动心,大有要将高中的损失补回来的补偿心理。
焦虑心理。来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的认识判断偏差,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了也是自学,或学了也用不上,坚信读书无用论,由此产生焦虑心理,进而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