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是生理、心理与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真正的就是家庭环境因素,在一些缺乏信任感、充斥功利主义以及一些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儿童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除此以外,学校与社会中的相关因素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个体因素:
除遗传与家庭因素外,学生的某些主体相关因素是导致其心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在两大方面表明最为明显:
一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 一般而言,个体的社会成熟度与生理年龄是保持同步的,但由于一些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很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由此也导致了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情况,在学校中即表现为与所在年级的教学不太适应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
二是个体早期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在儿童成长的早期某些不太愉快的生活事件是个体心理问题的重要来源,这些心理上的阴影将深深地影响儿童在学校中的行为,尤其是某些负性的生活经验会使儿童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与应对方式,从而对其情绪与个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特别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直接诱发作用,表现为:
一是教师的态度与行为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有些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简单、粗暴的倾向,也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待,还有的无视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完全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是教师的个性与情绪 有些教师在人格与个性上存在某些缺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某些负面影响,由此不仅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
三、社会相关因素
随着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滑坡,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受到认知和经验因素的限制,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分辨能力,特别是某些榜样行为的影响,助长了学生某些不良心理与行为地滋长。
总之,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绝非是学生个人自身的问题,很多程度上与之相关的人或物的影响有关,因此,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教育与修养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专家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