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然而,并非所有的言语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尽管自己说了很多,但对方却无动于衷,甚至产生了反感。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言语表达的艺术——即如何让每一句话都触动人心。
一、销售中的言语表达: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在言语表达中,看似简单的话,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彭氏格言有这样一句话:“话是说给别人听的,事是做给别人看的。”
有人或许会质疑:“我说话为何要去迎合别人?我做事问心无愧就行。”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会发现这种观点忽略了我们言行的根本目的。人生并非单机游戏,我们的每一次交流和行动,都是为了融入社会,体现个人的价值。
我们说话是为了让别人听,做事是为了让别人看。这意味着我们在表达时,所说的每一句话,要传达信息,最终都是为了让对方听到、理解并产生共鸣。因此,言语表达的核心在于从“我”的角度转变为“你”的角度,即从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去思考如何表达。
实际应用
假设你正在考虑更换手机,来到手机店,销售员向你介绍了一款手机。如果他只是告诉你这款手机使用了什么高科技材料,内置了多少纳米的芯片,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信息与你无关,甚至会怀疑购买的必要性。然而,如果销售员能够从你的实际需求出发,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如果销售员了解到你工作繁忙,经常携带多个手机,感到非常不便,于是他告诉你这款手机支持一机多卡,能够大大简化你的工作和出行,让你不再需要携带多个设备。
当得知你非常关心手机的信号质量,他会告诉你这款手机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信号特别稳定,突破了信号无障碍,在任何地方只要手机有电就能接打电话;能彻底解决了信号问题。
如果他了解到你很在意手机的电池续航,他会重点给你介绍这款手机的优势,只需1小时即可充满电,并且可以连续使用48小时。大大减少了充电的频率。这时,你可能会想:“这款手机真不错,比我以前的那个好太多了,我买了。”
通过这种言语表达方式,销售员不仅提供了产品的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他展示了这些参数如何满足你的具体需求,让你感受到这款手机的实际价值。
彭氏格言指出:“你说的内容不重要,别人听到的内容才重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有效沟通的本质。顾客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特点,更是这些特点如何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因此,无论是在销售、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用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亲子沟通中的言语表达: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彭氏格言:如果父母想把自己好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就必须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孩子宁可多走弯路也不会接受。
在亲子沟通的言语表达中,换位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在表达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意图,更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语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际应用
一个父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学会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孩子对此持有疑问:“凭什么我要为别人服务?在家里不是所有人都为我服务吗?”面对孩子的不解,父亲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
父亲问孩子:“孩子,如果在外面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了你,你会高兴吗?”孩子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当然高兴!”父亲接着问:“那你喜欢跟这样的人相处和交往吗?”孩子想了想,回答道:“喜欢。”父亲见孩子开始理解,便进一步解释:“你看,现在的情况是,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为你着想,帮助你,这让你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当你外出时,会发现很少有同龄人愿意与你亲近,对吗?”孩子低下了头,轻声说:“是的。”
父亲温和地说: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让别人舒服、高兴,是没有人喜欢跟你交往,如果让人感觉你自私自利,就会被人孤立,所以,“现在,你需要开始慢慢地突破自己,尝试去帮助他人。这不是简单的为他人服务,而是一种自我挑战和成长。当你能够突破自己主动帮助别人时,你会发现,渐渐地,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与你一起玩耍,愿意成为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证明了你有能力。
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似乎看到了新大陆。“真的吗?那我今天就开始尝试突破自己!”孩子充满期待地说。这一刻,父亲看到了孩子内心的变化,他知道,孩子已经开始踏上了一条成长的道路,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他坚信只要父母坚持欣赏与鼓励孩子,他必定会收获满满。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父亲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了为他人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他没有简单地命令孩子去服务他人,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这样突破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达到父母的目的,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加深了父子之间的理解,也为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
言语表达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建立连接、促进理解的桥梁。通过从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无论是销售产品、解决冲突还是建立人际关系,理解并运用这一原则,都能让我们在各种情境中更加游刃有余。
----彭瑞林